一把刀用一辈子

— Bushcraft所推崇的消费观与实用主义哲学 —

缘起:一把见证美国历史的“绿河刀”

我最近在研究 Bushcraft(简称BC)生存里面的工具,尤其是刀具。开局如果有一把刀,你就可以在丛林里面称王,你的生存效率会提高很多。

研究中,我发现了一个见证了美国历史的公司,叫 Green River (绿河)。一旦你研究了它的历史,你和这把刀的情感连接就会深刻很多。它是美国的“平民之刀”,是老百姓都买得起的生存工具,而不是我们这种“周末战士”用的现代刀具。

在19世纪20年代,美国本土还没有成熟的制刀技术,刀具都依赖从英国谢菲尔德、德国索林根进口,性价比不高。Green River 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,它聘请了英国的刀匠,在美国本土打造性价比高的刀具,结果一炮而红,成了当时的现象级产品。七十二万片刀片被寄往美国西部,支持开拓边疆。当时的毛皮商人、猎人、开拓先锋,甚至北美原住民,基本上人手一把

它的刀型完全为实用而生,比如“水牛刀”,就是专门用来屠宰、剥皮的。这把刀的设计,就是纯粹的、极致的实用主义。

两种价值观的对撞:修复一生 vs. 用完就扔

最有意思的是当时人们怎么用这把刀。他们很多人不买皮鞘,自己用木头做;甚至连木柄都不买,拿个扫帚柄自己改装。他们只买最重要的部分——刀片。因为刀片的性能,好不好用、好不好磨、会不会断,直接决定了它的功能。

而这把刀,那些人是用一辈子的。你想想,一把刀,100年后还在,被磨得只剩短短一截了,人家还在用。这说明什么?这个产品的质量,全都体现在它的锻造工艺和钢材上。

这直接代表了两种生活价值观。一个是用一辈子的刀,设计为用一辈子的刀;另一个是用一阵子的刀。它的设计初衷、选材原则就完全不一样。

绿河刀用的是高碳钢。为什么?因为碳钢韧性好,就算掰弯了,拿锤子敲一-敲还能用。但现在很多不锈钢刀具,虽然锋利,但它脆,一旦断了就废了,你根本磨不动。现在的做法就是:断了?再买一把。你感觉到没有?这就是典型的消费主义了。

而以前那种可以持续修复、打磨、用一辈子的设计,就是我们老一辈人“缝缝补补”的价值观。现在完全不同了。

消费主义的陷阱:为“花架子”买单

现在的产品,为了销量、为了复购率,故意在耐用性上做牺牲。它们通过两种方式实现:

第一种是增加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,比如在刀上雕个花。这些东西一点用都没有,无非是增加了成本,对工具本身的功能没有任何帮助。我们称之为“花架子”,它不是实用主义。

而极端的实用主义,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的,顶多印一个工厂标记,那也是为了防伪,是有功能性的。

很多人为了这些不重要的东西,花钱去买一把新刀。这样直接导致了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极大的偏离。买衣服、买各种东西,价值观全都被这种消费主义极大地影响了。

你买工具的欲望,不再是“切东西”这个功能本身,而是变成了一个浮在表面的东西——为了跟别人讨论品牌、讨论历史,为了满足你那种“拥有”的欲望。

Bushcraft 的选择:买一件顶配,用很多年

Bushcraft 推崇的,正是对这种消费主义的对抗。你看我穿的北欧风格的裤子,比如北极狐(Fjällräven),它就是极端实用主义的产物。在极寒天气下,衣服必须耐磨、防风、保暖,你那件毛衣如果不能穿一辈子,可能一个冬天都过不去。

我那两条裤子是19年、20年买的,到现在五六年了,我穿的频率非常高,但它就是不破。这就引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观:

一个是快消品模式:一年买一条100块的裤子,五年花500块。
另一个是我的消费观:我买一条500块钱的裤子,我要穿5年。

手机也一样。iPhone 的设计就带有这种长期主义的特点,它的质量很好,十年前的手机现在还能用,所以二手市场才那么流行。但有些安卓手机,可能设计寿命就是一年,明年自己就坏了,逼你再去买。十年下来,你花的钱和买一台苹果差不多,但却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。

所以,Bushcraft 无论是推崇北欧文化,还是环保主义,说白了,就是在对抗现在的消费主义

终极理念:Patagonia 与“终身维修”的承诺

讲到这里,就必须提一下 Patagonia(巴塔哥尼亚)这个品牌。他们的户外衣服极贵,但质量也极好。更重要的是,它提供一个服务:免费一辈子给你修补。衣服坏了,扣子掉了,它都给你补。

这个理念源于他们的起家产品——攀岩钉。攀岩钉这东西,质量要是有问题,人是会死的。所以他们对质量的要求就是:做一个能用一辈子的攀岩钉。后来,他们把这个理念,延伸到了衣服、鞋子等所有产品上。

很多人说这是“环保理念”,我觉得他们理解错了。环保是个宏大的社会价值,对个体来说,这更多的是“反消费主义”“完全的实用主义”

意思就是,我把所有的成本,全部都用在这件衣服“可以用一辈子”上。这才是反对消费主义的真正含义。

所以,我研究刀具,终于明白为什么BC玩家要推崇碳钢刀了。他的意思就是:你就用一把刀,用一辈子就行了,你别买那么多刀。像我们这样买很多刀做研究,其实大部分都是浪费,也是一种消费主义。

补充视角:消费主义、反消费主义与 Bushcraft
备注 (来自网络)
  • 关于消费主义 (Consumerism): 它是一种社会和经济意识形态,鼓励人们无休止地获取商品和服务。消费主义常常将个人幸福与购买力、物质财富划等号,并通过广告、营销和“计划性报废”(即产品被故意设计成寿命有限)等手段,来刺激持续的消费欲望。
  • 关于反消费主义 (Anti-consumerism): 它是一种反对消费主义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。它提倡人们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,摆脱物质依赖,关注社区、环境和个人福祉。核心理念包括简约主义 (Minimalism)、“购买并终身使用” (Buy It For Life, BIFL) 运动、强调产品的耐用性、可维修性和可持续性。
  • Bushcraft的消费理念: 这一理念与反消费主义高度契合。它强调“技能优先于装备” (Skills over Gear),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远比昂贵的工具重要。在选择装备时,Bushcraft爱好者通常会遵循以下原则:
    • 可靠性与耐用性: 工具必须在严酷的环境下依然可靠。
    • 可现场修复性: 简单的工具更容易在野外进行维护和修理。
    • 多功能性: 偏爱一件能完成多种任务的工具,而非一堆功能单一的装备。
    • 永恒的设计: 经典、实用的设计优于短暂的潮流和不必要的功能。

演讲者总结

最终,Bushcraft 推荐的这种消费观,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。当你慢慢变成这个样子,你会更愿意去关注那个核心的核心功能。我穿这件衣服是为了什么?我买这把刀是为了什么?是要有一把能够陪伴你一辈子的刀具,然后一直用下去。这就是绿河刀带给我们的故事,也是 Bushcraft 的理念核心。

原文

源链接